2022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217期答案_中公網校
400-900-8885

2022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217期答案

來源: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   發布時間:2022-11-16 11:53:56

教師資格證考試信息匯總
近期熱門公告 報考流程咨詢入口 專業限制政策咨詢
備考專用工具包 考試題庫點擊查看 考情變化早知道

科目一(1-3)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在薩拉熱窩被刺,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1914年7月奧匈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開始,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記錄了一系列寓言故事,例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哪吒鬧海”出自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牛郎織女”是我國的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早的關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描述了該傳說。“愚公移山”的典故出自《列子•湯問》。故本題答案為A。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盧瑟福,19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天才物理學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被稱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科目二(4-10)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備課的中心環節。教師要輕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領會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自由駕馭。因此,教師要想備好課必須要研讀教材。研讀教材是備好課的基礎和核心環節,也是教師上好課的必要前提。本題正確選項為B。

A選項,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規定了學科的性質、教學目標等。作為教師,必須了解課程性質演變、掌握課堂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提供的評價建議是備課的重要參照。

C選項,整合教材資源是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補充,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達到優化教學。

D選項,《教師教學用書》是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教師、專家、學者依據各科大綱及教材內容和要求并結合教學實際共同編寫,是廣大教師備課時的用書。然而《教師教學用書》更多的是側重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應正確借鑒,合理運用。

ACD選項均屬于備課的內容,但并不是核心環節,與題干表述不一致,故本題選擇B選項。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原則。鞏固性原則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題干中王老師每節課結束都復習本節課的內容正是在幫助學生鞏固剛剛學過的知識,因此體現了鞏固性原則,D選項正確。

A選項,啟發性原則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干中王老師并沒有想辦法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A選項不符合題意。

B選項,創新性原則“創新”既是出發點,又是歸宿。“創新性原則”在“教”與“學”兩個方面各有不同的含義,在“教”的側面意味著教師一輩子不能有兩節完全相同的課——一生無同課!教師自身的教育設計、教學設計必須創新,每位教師從事的都是創造性活動;在“學”的方面,則意味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是一個“頓悟”的過程。但很明顯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題干中王老師并沒有在講解知識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沒有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

ABC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D選項。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的應用。皮亞杰把兒童的品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階段、可逆性階段和公正階段。

選項A,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年齡是6-8歲,這一階段兒童的道德認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兒童認為規則是不變的,不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②評定是非時,總是抱極端的態度,非好即壞,非善即惡;③判斷行為好壞的根據是后果的嚴重性,而不看主觀動機;④把懲罰看作是天意和報應,而不是把懲罰看作是改變人的行為的一種手段。

選項B,自我中心階段,年齡是2-5歲,是從兒童能夠接受外界的準則開始的。例如,兒童在打彈子游戲時總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執行規則。這是因為兒童還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環境區別開來,而把外在環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規則對于他來說,還不具有約束力。

選項C,可逆性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年齡是9-10歲,這一階段的兒童既不簡單地服從,也不機械地遵守規則,他們已不把準則看成是不可改變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間共同約定的。該階段的特征是:兒童一般都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話,規則是可以改變的。兒童已經意識到一種同伴間的社會關系,應相互尊重。準則對他們來說已具有一種保證他們相互行動、互惠的可逆性特征。同伴間的可逆性關系的出現,標志著品德由他律開始進入自律階段。開始以動作作為道德判斷的依據,認為公平的行為都是好的。關于懲罰,認為只有回報的懲罰才是合理的;能把自己置于別人的地位,判斷不再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幾種觀點。

選項D,公正階段,年齡是11-12歲,這一階段的公正觀念是從可逆的道德認知中脫胎而來的。他們開始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公正的獎懲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應根據各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也就是說,兒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規則去判斷,在依據規則判斷時隱含考慮到同伴的一些具體情況,從關心和同情出發去判斷。

題干中,小東和同學共同協商重新定游戲規則,符合可逆性階段中的準則可變,是一種約定的特點。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德育方法。道德修養法是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題干中“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行為”屬于道德修養法,故D選項正確。

A選項,說服教育法指教師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

B選項,實際鍛煉法指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

C選項,榜樣示范法指用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優異成就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

綜上所述,選項ABC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選項。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羅森塔爾效應的應用。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的期望存在“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應,也就是說,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遞給學生后,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使學生越來越差。題干中強調羅森塔爾效應,體現的就是教師期望對學生的影響,因此本題選C。

A選項,教師的人格特點強調教師的氣質、性格等。

B選項,教師的教學水平強調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D選項,教師的威信是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來的威望和信譽。

A、B、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因此本題選C。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教師成長的歷程。處于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此階段的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一般總是關心諸如班級的大小、時間的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根據題干所述,可知王老師處于關注情境階段。

A項,關注生存階段的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干得不錯”等。

C項,關注學生階段的教師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學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D項,關注自我并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屬于錯誤表述。

A、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此題選B。

10.【參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陳老師沒有忽視中等生,促進了小炎同學的正向積極發展,值得我們學習。

材料中的小炎日常表現平平、成績平平,不積極也不搗亂,這都是中等生的特點,面對班級中的中等生小炎同學,陳老師沒有無視,而且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原則,促進了該生的成長和發展。

首先,陳老師貫徹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材料中陳老師能夠看到小炎同學撿紙屑的閃光點,不會因為她平時表現平平而忽視她否定她,而是在班上表揚了她為集體著想的行為,從而給她創造條件,使她越變越好。

其次,陳老師貫徹了集體教育的德育原則。教師進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學生集體,通過集體進行教育,以便充分發揮學生集體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材料中陳老師在班上公開表揚小炎,通過班集體的力量激勵小炎,改正自身不積極參與活動、不認真學習等問題,促進各方面的進步。

最后,陳老師對小炎的表揚運用了品德評價法,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材料中陳老師在班上公開贊美她熱愛班級為集體著想體現了平的評價法。

(2)對學生進行正確贊美,可以通過以下幾點:

首先,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例如陳老師客觀地看待小炎同學平時的表現,抓住機會,發現她熱愛集體的精神并加以表揚鼓勵,有意識地為她創造良好形象的機會,讓她繼續好好表現,促使她身上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揮。

其次,提高對獎懲關系的認識;目的明確、具體有度;客觀公正,有利于團結;獎勵為主,抑中帶揚。陳老師對小炎的德育方法,側重在獎勵表揚方面,在班上公開贊美,有利于發揮集體教育優勢,使學生受到鼓勵。

(責任編輯:李明)

分享到:
免費領課專題
2022下半年全國教師資格證—面試優學直播
全國教師資格面試示范隨心學-6篇
中公優職

推薦課程

隨機推薦

更多課程

    日利奇之5-20下,學生用戶胡

    • 年度會員年度會員 68
    • 終身會員 198
    尊享12大會員特權
    1. 好課免費

    欧美交换配乱婬视频